作者:前田裕二
譯者:陳維玉、吳乃慧
出版社:天下雜誌
語言:繁體中文
資料來源:博客來 歡迎光臨博客來

一本書刪到只剩200字

筆記,對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一種避免遺忘的記錄工具,也就是「紀錄用」筆記。然而,「思考用」筆記才能真正發揮筆記的價值。
為了把筆記從「紀錄用」提升為「思考用」,《筆記的魔力》作者前田裕二提出了一個基於大腦結構的筆記模板:在跨頁筆記中,左頁負責記錄大量事實(對應左腦的邏輯思維),右頁則進行抽象思考和轉化應用(對應右腦的創造思維)。這樣的安排讓你在撰寫筆記時,自然完成一個思考流程:從大量事實出發,展開抽象思考,最終轉化為改變人生的具體應用。
在進行抽象思考時,可以運用三個層級的自我提問:
- WHAT(是什麼):「這些事實有什麼共同特徵?」歸納整理,找出共同點。
- HOW(如何):「如何將這個概念應用到其他領域?」從特殊到普遍,找出方法。
- WHY(為什麼):「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麼?」追根究底,找出本質。
其實,Shirky 目前使用的筆記模板,跟前田裕二建議的非常相似。微小的差異是,Shirky 除了在左頁上方保留空間給「日期」與「標題」,作為筆記的起手式外,也同時在右頁上方預留空間給「摘要」。這樣當你重看筆記時,只要先瀏覽上方的「標題」與「摘要」,就能快速掌握這頁筆記的重點,有興趣再往下讀內容。
此外,Shirky 的四色筆也迎來重大更動,接受了前田裕二的建議:以黑色筆來書寫大量事實。但是,另一個建議:用藍色與紅色來區分重要程度,Shirky 則認為這需要額外的判斷——究竟要多重要才該用紅色?因此,Shirky 選擇把藍色留給補充資訊。這樣的安排更貼近日常閱讀的情境:印刷文字通常是黑色的,代表事實;而閱讀時的補充資訊則以藍筆加註。
閱讀筆記強迫思考發生

卡片盒連結知識片段
卡片 | 卡片連結 |
|---|---|
筆記本是增進人們記憶的「第二大腦」,也就是所謂的「外接式硬碟」,為了之後方便搜尋檢索而紀錄。 | 數位筆記是增進人們記憶的「第二大腦」,也就是所謂的「外接式硬碟」,為了之後方便搜尋檢索而紀錄。 |
一般人認為的筆記,只是用來避免遺忘,也就是「紀錄用」筆記。但,另一種則是「思考用」筆記,才是筆記的真正本事。 | 「memo」這個單字源自於拉丁文的「memini」,帶有「記憶」的意思,英文單字「memory」或「remember」都帶有「mem」的字根。「筆記不是我思考過程的記錄,它就是我的思考過程」by Feynman。這一句非常完美詮釋了筆記對我的意義。 |
「memo」這個單字源自於拉丁文的「memini」,帶有「記憶」的意思,英文單字「memory」或「remember」都帶有「mem」的字根。 | 一般人認為的筆記,只是用來避免遺忘,也就是「紀錄用」筆記。但,另一種則是「思考用」筆記,才是筆記的真正本事。 |
左腦掌管「事實」、右腦掌握「創造」,依照大腦結構區分筆記的書寫位置。 | 用筆記模板強迫思考發生。事實 > 抽象思考 > 轉化應用 |
事實 > 抽象思考 > 轉化應用 | 左腦掌管「事實」、右腦掌握「創造」,依照大腦結構區分筆記的書寫位置。抽象思考其實就自我提問,分成三種層級:WHY > HOW > WHAT。第一層是客觀事實,第二層以歸納/連結產生觀點。 |
抽象思考其實就自我提問,分成三種層級:WHY > HOW > WHAT。 | 事實 > 抽象思考 > 轉化應用WHY:追根究底/找原因。HOW:找方法,舉一反三。WHAT:找共同,歸納。 |
WHY:追根究底/找原因。 | 抽象思考其實就自我提問,分成三種層級:WHY > HOW > WHAT。「五個為什麼」很明顯是基於線性的因果關係模型,可能會錯誤地把責任歸咎於單一原因,尤其是常常歸咎於某些人或某些處理方式上。 |
HOW:找方法,舉一反三。 | 類比跟演繹在本質上是否相同?抽象思考其實就自我提問,分成三種層級:WHY > HOW > WHAT。 |
WHAT:找共同,歸納。 | 「歸納」其實就是分類。歸納,則是從「多重經驗」「歸結」出結論。演繹所得的結論是「肯定」、「必然」的。歸納所得的結論是「不肯定」、「不必然」的。 歸納是「從特殊到普遍」,由「事實得出觀點」。可用時機多,但需提防錯誤。歸納有 2 步驟:舉出特殊事例(經驗)→ 歸結普遍原則。例如:黑貓有 4 隻腳;白貓有 4 隻腳;只要是貓都有 4 隻腳。抽象思考其實就自我提問,分成三種層級:WHY > HOW > WHAT。 |
「先空出右頁的空間」。對大腦而言,看見空白的地方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股強烈的潛意識,想要將空白填滿。 | 在筆記上大量留白。刻意保留20%的產能。刻意的「空白」反而可以讓效能提升。 |
筆記起手式:寫下「日期」與「標題」。 | |
使用四色筆寫筆記:黑色是平常書寫事實用的顏色。 | 藍色:大量事實;紅色:重點/修改/決策;綠色:個人觀點黑色:大量事實;藍色:補充資訊/二次閱讀;紅色:重點/修改;綠色:個人觀點 |
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買一本能讓自己光拿著就覺得興致高昂且心情愉快的筆記本。 | |
將原本意義相互矛盾的語詞加以搭配組合,讓眾人內心產生疑問,藉以製造更深刻的影響力。例如:短暫的永恆、生VR(現場的虛擬實境)。 | |
日本搞笑組合金剛的西野亮廣提出的「記號書店」,是一般流通於市面的書,但因為「標有原主在閱讀時慣用的記號」,這些「有瑕疵的書」能賣到高於定價好幾倍,甚至還有開價三萬日元成交的案例。 | |
先提示劇情的「降落地」。 | |
讓偶然成為必然。 | |
言靈,語言是有力量的。 | |
讓努力變成習慣,就不會覺得是負擔。 | |
十七世紀著名法國哲學家 Blaise Pascal,曾在給朋友的一封信的結尾寫下「今天沒有時間,所以信的內容變得很長」。 |
微小行動改變你的人生
加上 tag,方便檢索
放在一起,方便彼此連結
其實跟西野亮廣的「記號書店」很像
簡短幾句紀錄當下感動
前田裕二在《筆記的魔力》中強調抽象思考的重要性,並提出 WHY、HOW、WHAT 的三種層級,我覺得超級認同。可惜的是,書裡頭談論這部分的內容,有點虛無飄渺,沒有提出比較明確的做法。或許加強這一塊的論述,可以幫助更多人從「記錄用筆記」跨入「思考用筆記」,我再來想想怎麼說會更清楚。
留言
暱稱 | 內容 | 發佈時間 |
|---|
你可能也會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