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
出版日期
2022/04/27
首次閱讀
2022/05/02
最後更新
Aug 10, 2025 3:44 AM
書籍類型
紙本
書本分類
商業理財職場工作術⭐️跨書本閱讀(必讀)
電子報
💡 Shirky的閱讀系統5:為什麼我用 Notion 實現卡片盒筆記?
How to Take Smart Notes:One Simple Technique to Boost Writ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 – for Students, Academics and Nonfiction Book Writers.
作者:申克.艾倫斯 (Sonke Ahrens)
譯者:吳琪仁
出版社:遠流
語言:繁體中文
資料來源:博客來 歡迎光臨博客來

一本書刪到只剩200字
Notion 不但可以利用關鍵字一秒找出有關的所有卡片,而且還很容易建立不同卡片間的連結。
「卡片盒筆記」分為以下三種:Fleeting(稍縱即逝的靈感)、Literature(來自文獻的他人知識)、Permanent(連結產生的個人觀點)。我覺得 Niklas Luhmann 的卡片盒筆記法超級棒。唯一的問題是,如果使用紙卡建立卡片盒筆記,一旦卡片數量累積超過某個數量後,我根本記不住每一張卡片,更別說要找出它們來跟新卡片建立連結?因此,我決定改用數位筆記軟體 Notion 來實現卡片盒筆記,畢竟數位筆記的優勢就是「搜尋」與「連結」,完美彌補我的弱點。
我如何用 Notion 實現卡片盒筆記:
- 卡片盒其實是 Notion 的一個資料庫,每張卡片都是其中的一筆資料。
- Literature(他人知識)與 Permanent(個人觀點)的每一個想法,以完整句子直接寫在一則 Notion 筆記的標題。可以一目瞭然,不用再點開筆記。
- 當你新增一筆資料時,要盡可能地連結到的舊資料:連結可以利用 Notion 的 Relation 功能來實現。在 Relation 的欄位,輸入關鍵字找出相關的資料,選擇那些能支持或反對的資料,創造新舊資料的連結。
閱讀筆記強迫思考發生

卡片盒連結知識片段
卡片 | 卡片連結 |
|---|---|
卡片盒筆記法的德文是「Zettelkasten」,其中 Zettel 是卡片/筆記的意思,而 Kasten 則是盒子/箱子的意思(英文是 Slip-box)。 | 卡片盒筆記是紀錄「想法」與「想法的連結關係」。 |
卡片盒筆記分為以下三種:Fleeting (稍縱即逝的靈感)、Literature (來自文獻的他人知識)、Permanent (連結產生的個人觀點)。 | 「卡片盒」等於 Notion 的一個資料庫,每張「卡片」都是其中的一筆資料。卡片盒筆記是紀錄「想法」與「想法的連結關係」。 |
卡片盒筆記的撰寫規則:每張卡片只記一個想法、而且使用完整句子來陳述。 | 將他人知識(Literature)與個人觀點(Permanent)寫在每一則 Notion 筆記的標題,形成一張張的卡片(Card),統一放在名為”Cards”的資料庫。不用特別點開筆記,就可以一目瞭然,方便相互連結。 |
沒有一則筆記是單獨存在的。 | 當你新增一筆資料時,要盡可能地連結到的舊資料:連結可以利用Notion的Relation功能來實現。在Relation的欄位,輸入關鍵字找出相關的資料,選擇那些能支持或反對的資料,創造新舊資料的連結。 |
利用每次連結筆記的機會,重新審視筆記、持續更新內容。 | 當你新增一筆資料時,要盡可能地連結到的舊資料:連結可以利用Notion的Relation功能來實現。在Relation的欄位,輸入關鍵字找出相關的資料,選擇那些能支持或反對的資料,創造新舊資料的連結。每次連結、每次重寫筆記,就是選擇”遺忘”的機會。 |
一則筆記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它的發展脈絡和內容。 | 筆記最有價值的發展脈絡,其實就是它的連結紀錄。 |
好的觀點是需要時間養成的。 | 把觀點寫成筆記標題,讓它隨著你的筆記一起成長。 |
在開始寫之前,先決定好這一頁筆記的主題。 | 「先決定主題」是一句很務實的廢話。因為動筆前,我們通常對主題只有很模糊的影像。主題是可變的,一開始先下,等到完成筆記後再重新修正。最小的筆記單位:任務筆記。每頁任務筆記都在解決一個問題。 |
知識碎片由下而上連結成更大的知識網絡。 | 3張 Literature 組成1張 Permanent;3張 Permanent 組成1篇短文。連結時要給脈絡(context),意即 Parent/Child、Apply to、Q&A。美國心理學家 George Miller 提出的「組塊」(chunking),將一個個零散的資訊打包成有意義的集合,從而幫助人們加深理解、提升記憶和有效輸出。Distill 的關鍵是分階段,等到目的明確再分階段做,包括:摘錄、畫線、重寫、連結既有筆記。當你新增一筆資料時,要盡可能地連結到的舊資料:連結可以利用Notion的Relation功能來實現。在Relation的欄位,輸入關鍵字找出相關的資料,選擇那些能支持或反對的資料,創造新舊資料的連結。調查研究,是從一個提問開始,深入挖掘一組知識,最終形成論點,圓滿回答這個問題。 |
先大量蒐集知識碎片,再從中找出彼此相關的(支持/反對論點),連結成一篇你的文章初稿。 | 把3張相關的卡片組成 MOC (Map of Contents),再以「聰明簡潔溝通法」寫成200字短文,闡述1個觀點。 |
如何決定寫下一條永久筆記?你想寫下的這個觀點有引起你的興趣嗎? | 把3張相關的卡片組成 MOC (Map of Contents),再以「聰明簡潔溝通法」寫成200字短文,闡述1個觀點。為什麼要永久保留一則筆記?可以連結到既有筆記、或者思考一個問題「我有迫不急待地想跟人分享這個論點嗎?」 |
「如果我有片刻猶豫,我會先擱置,去做別的容易做的事,或者當下知道怎麼進行的東西。」by Luhmann | 只做容易的任務,或當下知道怎麼進行的任務,可能導致重要的任務被擱置。 |
「筆記不是我思考過程的記錄,它就是我的思考過程」by Feynman。這一句非常完美詮釋了筆記對我的意義。 | 改變作筆記的方式,思考與行為也將隨之改變。塗鴉筆記可以融入個人風格,而且不需要保持中立。事實上,這些筆記往往充滿創作者在過程中的個人看法。一般人認為的筆記,只是用來避免遺忘,也就是「紀錄用」筆記。但,另一種則是「思考用」筆記,才是筆記的真正本事。 |
「我只要看到公開發佈的證據、新的觀察或看法,是與我的研究結論相反的,我一定會馬上記下來。」 by Darwin | |
「一體化」 (Verbund):一條產品線必然會有附加產物,可以成為另一條產品線的資源,而這條產品線的附加產物又可以應用在另一產品線。由許多產品線組成的高效率網路,可以排除單一產品線的競爭對手。 |
微小行動改變你的人生
簡短幾句紀錄當下感動
「卡片盒筆記」是我實現跨書籍閱讀的一道曙光,但是我沒有 Luhmann 的記憶力,而且我已經把所有資料都放到數位筆記裡頭,因此我想要用 Notion 實現卡片盒筆記,這樣不但可以彌補我的弱點,所有行動都可以統一由 Notion 發動。
留言
暱稱 | 內容 | 發佈時間 |
|---|
你可能也會喜歡
《知識複利筆記術》:在卡片盒培養個人觀點

《知識複利筆記術》:在卡片盒培養個人觀點
《打造第二大腦》:捕捉→歸檔→連結→表達

《打造第二大腦》:捕捉→歸檔→連結→表達
《打造第二大腦實踐手冊》:不再找資料

《打造第二大腦實踐手冊》:不再找資料
《Evernote 100個做筆記的好方法》:電腦玩物 Esor 教你,如何在數位筆記裡頭,建構你的第二大腦
《Evernote 100個做筆記的好方法》:電腦玩物 Esor 教你,如何在數位筆記裡頭,建構你的第二大腦
《思考整理學》:如何整理你的卡片盒?
《思考整理學》:如何整理你的卡片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