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吸収力を高めるキーワード読書術
作者:村上悠子
譯者:劉宸瑀
出版社:晨星
語言:繁體中文
資料來源:博客來 歡迎光臨博客來

一本書刪到只剩200字
「如何設定關鍵字?」「什麼是好的關鍵字?」「找不到原本設定的關鍵字時該怎麼辦?」「能不能用來閱讀小說?」這些都是【建立閱讀系統的21天挑戰】學長姐們經常提出的問題。我不滿意我當時的回答,這些問題就一直卡在我心裡。讀完《關鍵字閱讀術》,我似乎能給出更好的答案了。
- 如何設定關鍵字?
【Shirky的閱讀系統】強調帶著問題去閱讀,並根據問題設定3個關鍵字。這個步驟就像使用 Google 搜尋列:你不會直接輸入完整問題,而是改用一組關鍵字搭配來找答案。舉例來說,要找五月天某場演唱會的歌單,你會輸入 #五月天 #歌單 #諾亞方舟 ,而不是 #五月天諾亞方舟世界巡迴演唱會的歌單。雖然兩者都能找到答案,但前者因為有層級,在閱讀時能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像是五月天如何設計歌單,或是他們最喜歡放到歌單的十首歌。
- 什麼是好的關鍵字?
好的關鍵字,一看就知道它是「為了什麼」而設定的。Google 設定關鍵字 #GCP #Gmail,用來了解自家商品知名度或評價。
- 找不到原本設定的關鍵字時該怎麼辦?
想成使用 Google 搜尋列,如果沒中,不是換一組關鍵字,就是換一本書。
不過,作者提到可以在閱讀過程中適時追加關鍵字。我不太贊成這個做法,除非新增的關鍵字與原本的有關。過多的關鍵字反而容易失焦——畢竟,當所有內容都是重點,就等於沒有重點。我建議維持3個關鍵字。根據我的閱讀經驗,即使是那些與關鍵字無關的好文句,在閱讀時自然會亮起來。
- 能不能用來閱讀小說?
小說不適合邊讀邊搜尋關鍵字,但是我們可以搜尋「令人開心的說法」及「精彩絕倫的形容」。
閱讀筆記強迫思考發生

卡片盒連結知識片段
卡片 | 卡片連結 |
|---|---|
當你在腦中設定好關鍵字,並有意識地去找它們時,你才會注意到它們。 | 用一組「關鍵字搭配」篩選出你要的資訊。#宇多田光 #橫濱體育館 #歌單 |
沒設定好關鍵字,因為你根本還沒想清楚「想問什麼」。 | 好的關鍵字,一看就知道它是「為了什麼」而設定的。Google 設定關鍵字 #GCP #Gmail,用來了解自家商品知名度或評價。 |
用一組「關鍵字搭配」篩選出你要的資訊。#宇多田光 #橫濱體育館 #歌單 | 當你在腦中設定好關鍵字,並有意識地去找它們時,你才會注意到它們。想成使用 Google 搜尋列,以一組「關鍵字搭配」來找出需要的資訊。如果沒中,不是換一組關鍵字,就是換一本書。 |
根據關鍵字出現頻率「分配力氣閱讀所有文章」。 | 配速閱讀法:根據關鍵字出現頻率,決定哪些段落需要"用力看"。 |
好的關鍵字,一看就知道它是「為了什麼」而設定的。Google 設定關鍵字 #GCP #Gmail,用來了解自家商品知名度或評價。 | 沒設定好關鍵字,因為你根本還沒想清楚「想問什麼」。 |
類似先設定條件再找餐廳,關鍵字也可以用來選書。 | 除了「熱門關鍵字」,也在大腦預存大量的「潛在關鍵字」。所謂「潛在關鍵字」,就是你的「非緊急但重要的任務」。 |
選書:直接到書店翻閱,靠自己雙眼來找關鍵字。 #事先設定好的 #感興趣的 | 除了「熱門關鍵字」,也在大腦預存大量的「潛在關鍵字」。所謂「潛在關鍵字」,就是你的「非緊急但重要的任務」。(選書)眼光是有上限的,最終你還是得靠數量。 |
Google 不到自己想要的搜尋結果,你會換關鍵字再試一次。閱讀也一樣,可以換一組關鍵字。 | 除了「熱門關鍵字」,也在大腦預存大量的「潛在關鍵字」。所謂「潛在關鍵字」,就是你的「非緊急但重要的任務」。想成使用 Google 搜尋列,以一組「關鍵字搭配」來找出需要的資訊。如果沒中,不是換一組關鍵字,就是換一本書。 |
除了「熱門關鍵字」,也在大腦預存大量的「潛在關鍵字」。所謂「潛在關鍵字」,就是你的「非緊急但重要的任務」。 | 選書:直接到書店翻閱,靠自己雙眼來找關鍵字。 #事先設定好的 #感興趣的Google 不到自己想要的搜尋結果,你會換關鍵字再試一次。閱讀也一樣,可以換一組關鍵字。類似先設定條件再找餐廳,關鍵字也可以用來選書。 |
閱讀時可以追加新關鍵字。 | 不同意!除非跟原本的關鍵字有關,不然過多的關鍵字反而容易失焦。如果真的在意,那些文句還是會自己亮起來。 |
請盡量蒐集「自己現在可以做到的事」,而不是「精神喊話式論述」。 | |
很多商管書從頭到尾都是「精神喊話式論述」,並沒有根據理論付諸行動,這種作者我會直接列入「黑名單」。 | |
小說不適合邊讀邊搜尋關鍵字,但是我們可以找「令人開心的說法」及「精彩絕倫的形容」。 |
微小行動改變你的人生
關鍵字怎麼下
用關鍵字來選書
#閱讀 #筆記 #資料庫 #連結
簡短幾句紀錄當下感動
最近把【Shirky的閱讀系統】架起來,突然發現近期閱讀的書,大多集中在”閱讀輸出”。昨天逛書局時,特意找 #閱讀 #數位資料庫,找到兩本關於閱讀的書。利用等人的 1 個小時左右在 Starbucks 讀完《關鍵字閱讀術》,原來可以把設定關鍵字跟使用 Google 搜尋列的經驗連結起來,我之前怎麼沒注意到如此明顯的事實…
我很好奇一件事,作者從事「剪報」工作,一種「從報章雜誌中找出客戶所需文章」的工作,我相信這是一份需要高度專注力的閱讀工作。但是,在數位出版及 AI 世代,這種工作還能存在多久?
留言
暱稱 | 內容 | 發佈時間 |
|---|
你可能也會喜歡



- 能不能用來閱讀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