どんな本でも大量に読める「速読」の本
作者:宇都出雅巳
譯者:陳朕疆
出版社:世潮
語言:繁體中文
資料來源:博客來 歡迎光臨博客來

一本書刪到只剩200字
你知道嗎?當我們閱讀時,讀的不是你手上的書,而是自身大腦的資料庫。換句話說,雖然眼睛看到的是文字,但實際上卻是大腦自動從「已知資料庫」撈出來的。我們可以來實驗一下這個說法是不是對的,你看這段文字:
事者竟志有成
我相信大家讀到的都是「有志者事竟成」,是不是很有趣?這個經驗告訴我們,當大腦在已知資料庫找不到相似資料時,它就無法順利解讀文字,閱讀自然就會停下來。也就是說,已知資料庫累積愈多的人,閱讀速度就愈快。
那麼,如果想增加「你正在讀的書」的已知資料,該上哪找呢?答案當然是「你正在讀的書」。這就是為什麼第一次閱讀時,我們要依序掃過作者序/前言、目錄、標題,並且在高度相關的章節內尋找關鍵字,因為我們要快速累積這本書的已知資料,並試著掌握全書的整體架構。
為了在10分鐘內完成第一次閱讀,我們必須刻意保持輕鬆的閱讀心態和寬廣的閱讀視野。這裡可以應用兩個速讀技巧:
- 不要讀出來,即使在心中默念也不要。
- 像灌水一樣,一口吞下一堆文字。不要一字一句地仔細閱讀寫在書中的文字,而是概括性的讓視線掃過去。此時文字的意義會自然而然在腦中浮現,我們需要的就是這種狀態。
這裡必須強調一件事,作者原本描述的第二個速讀技巧是「閱讀時不求甚解」。他甚至主張速讀就該拋棄「想要明白內容」的想法。我不認同這個觀點,因此我修改成「一口吞下一堆文字」。對我來說,速讀只是一種手段,目的是為了更快找出值得深入閱讀的段落。如果閱讀時不求甚解,很容易落入作者所說的「速讀缺點」:讀者以為自己讀完了,但實際上只是重複閱讀了自己早已知道的知識罷了。
《雪球速讀法》還有一個我不認同的觀點:閱讀不能帶著目的。作者認為,當你帶著目的閱讀時,你只是以關鍵字找出你想要的部分來閱讀。他推崇松岡正剛所說的:「以『不知道閱讀時會發生什麼事,真期待』、『今天能有什麼收穫呢?』的態度閱讀,才能夠真正進入閱讀的世界。」然而,我認為帶著目的閱讀,反而能讓我們掌握閱讀的主導權。沒有目的地、肆意遊走,確實可能遇見許多意外驚喜,但如果能力不足,你只是不斷錯過美好的風景,最終迷失在一座陌生的城市裡頭。
延伸閱讀
《我們在閱讀時看到了什麼》:無法真的讀懂一本書
閱讀筆記強迫思考發生

卡片盒連結知識片段
卡片 | 卡片連結 |
|---|---|
雪球速讀法 | |
「閱讀習慣」比「速讀技巧」重要。 | 「閱讀資料庫」累積愈多的人,「閱讀速度」愈快。 |
讀的不是書,而是大腦內的資料庫。 | 「閱讀資料庫」累積愈多的人,「閱讀速度」愈快。日本明治大學齋藤孝教授:「人們並非靠『智力』閱讀,而是依賴以往累積的閱讀量來閱讀。」想累積這本書的資料庫,最好的辦法就是速讀這本書。速讀的缺點:讀者認為自己「已經讀完」,多數情形下,讀者所讀的其實是早已知道的知識。 |
想累積這本書的資料庫,最好的辦法就是速讀這本書。 | 先很快地用眼睛掃過,掌握這本書的特徵。讀的不是書,而是大腦內的資料庫。第一次閱讀:掃讀10分鐘,目的是了解書本的整體架構。如果找到想認真看的內容,先貼上標籤就好。速讀的優點:①讀得快,更容易理解內容;②這次讀會比上次讀更快。 |
在輕鬆的狀態下閱讀,保持寬廣視野。 | 不要讀出來,即使在心中默念也不要。閱讀時不求甚解:事實上,速讀就是要拋棄「想要明白內容」這個想法。先很快地用眼睛掃過,掌握這本書的特徵。 |
不要讀出來,即使在心中默念也不要。 | 在輕鬆的狀態下閱讀,保持寬廣視野。 |
閱讀時不求甚解:事實上,速讀就是要拋棄「想要明白內容」這個想法。 | 不同意!速讀是為了找出值得好好閱讀的內容。在輕鬆的狀態下閱讀,保持寬廣視野。 |
先很快地用眼睛掃過,掌握這本書的特徵。 | 想累積這本書的資料庫,最好的辦法就是速讀這本書。我們並非一字一句地仔細閱讀寫在書中的文字,而是概括性的讓視線掃過去。此時文字的意義會自然而然在腦中浮現,我們需要的就是這種狀態。第一次閱讀:掃讀10分鐘,目的是了解書本的整體架構。如果找到想認真看的內容,先貼上標籤就好。在輕鬆的狀態下閱讀,保持寬廣視野。 |
我們並非一字一句地仔細閱讀寫在書中的文字,而是概括性的讓視線掃過去。此時文字的意義會自然而然在腦中浮現,我們需要的就是這種狀態。 | 閱讀時,我們領略文字的方式並非一次一字,我們一次看進一堆字,像灌水一樣一口吞下。作爲讀者,我們同時(一口氣)做以下的事:1. 讀一句話… 2. 搶先閱讀後面好幾句話… 3. 意識到剛才讀到的句子… 4. 想像下一句話發生什麼事…先很快地用眼睛掃過,掌握這本書的特徵。 |
從頭讀的缺點:①在不明白的地方停下來;②為了搞懂,重複看一樣的內容;③最後因無法集中注意力而放棄閱讀。 | 第一次閱讀:掃讀10分鐘,目的是了解書本的整體架構。如果找到想認真看的內容,先貼上標籤就好。 |
前十五分鐘了解書本的整體架構。 | 第一次閱讀:掃讀10分鐘,目的是了解書本的整體架構。如果找到想認真看的內容,先貼上標籤就好。 |
速讀的優點:①讀得快,更容易理解內容;②這次讀會比上次讀更快。 | 想累積這本書的資料庫,最好的辦法就是速讀這本書。 |
速讀的缺點:讀者認為自己「已經讀完」,多數情形下,讀者所讀的其實是早已知道的知識。 | 讀的不是書,而是大腦內的資料庫。第二次閱讀:正式閱讀50分鐘,找出值得畫線的知識片段。 |
閱讀本文時請先讀標題。 | 先讀標題,其實就像看報紙。第一次閱讀:依序閱讀前言/作者序、目錄、標題、並且搭配檢索速讀找值得細讀的內容。 |
先讀標題,其實就像看報紙。 | 閱讀本文時請先讀標題。 |
縮小閱讀範圍,輕鬆重複閱讀。 | 《千夜千冊》的作者松岡正剛:「書不讀兩遍以上,不能叫做讀書。」第二次閱讀:正式閱讀50分鐘,找出值得畫線的知識片段。 |
先以自己感興趣的文字或段落為中心,再慢慢拓展到其他部分。 | 第二次閱讀:正式閱讀50分鐘,找出值得畫線的知識片段。 |
日本明治大學齋藤孝教授:「人們並非靠『智力』閱讀,而是依賴以往累積的閱讀量來閱讀。」 | 讀的不是書,而是大腦內的資料庫。 |
《千夜千冊》的作者松岡正剛:「書不讀兩遍以上,不能叫做讀書。」 | 縮小閱讀範圍,輕鬆重複閱讀。 |
松岡正剛解釋「想被書本綁走」的概念:「以『不知道閱讀時會發生什麼事,真期待』、『今天能有什麼收穫呢?』的態度閱讀,才能夠真正進入閱讀的世界。」 | 不帶目的在陌生的城市裡頭肆意遊走,的確會有很多「意料以外」的相遇。但如果你能力不足,更多時候你只是不斷錯過,最終迷失在陌生的城市裡頭。我們喜歡閱讀是因為「未言明之處的想像空間」。閱讀時,我們想像的比看到的多。有時候,我們也不想看到太多。好書會引誘我們去想像,缺少了想像空間,那其實是某種形式的剝奪。 |
微小行動改變你的人生
第一次閱讀:依序閱讀前言/作者序、目錄、標題、並且搭配檢索速讀找值得細讀的內容。
簡短幾句紀錄當下感動
原來我喜歡的閱讀方式,從速讀的觀點,也是一種速讀:檢索速讀(這招好高,以後我就不能再說我討厭速讀了…)。而且作者為了說雪球速讀好棒棒 👍,可是利用最後幾章狠狠羞辱了檢索速讀,同場還有輕鬆速讀與影像閱讀。
對我來說,速讀只是一種手段—為了找出值得閱讀的內容。
留言
暱稱 | 內容 | 發佈時間 |
|---|
你可能也會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