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
出版日期
2024/02/29
首次閱讀
2024/05/12
最後更新
Aug 10, 2025 3:46 AM
書籍類型
紙本
書本分類
商業理財職場工作術⭐️跨書本閱讀(必讀)
電子報
💡 Shirky的閱讀系統10:三秒內找出你要的資料
The PARA Method: Simplify, Organize, and Master Your Digital Life
作者:提亞戈.佛特(Tiago Forte)
譯者:黃佳瑜
出版社:商業周刊
語言:繁體中文
資料來源:博客來 歡迎光臨博客來

一本書刪到只剩200字
在儲存的那一秒,就根據使用頻率來決定它的位置,你根本不用花時間找。
PARA 其實就是使用頻率,取自以下四種類別的第一個字,Project (專案)、Area (私人領域)、Resources (公開資源)、以及 Archives (封存)。把你想做的事情視為一項專案,把它拆解成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小任務,再根據這些任務去組織你的資料。白話來說,先思考這筆資料跟哪項任務有關,就知道它該存哪裡。
管理資訊,而不是整理資訊
- 什麼是「為行動而組織資訊」?每一筆資訊存在的意義,都是為了完成任務(行動)。因此,在儲存資訊時,你要思考的是:任務會從哪裡啟動?
- 依據使用頻率來儲存資訊。你可以想像「專案管理」就是你的桌面,跟手上任務有關的資訊,要能隨手可得。「領域」與「資源」是抽屜,「封存」則是倉庫,找出這些資訊需要多花點時間。
- 專案管理流程:[啟動] 定義問題與假說 → [執行] 測試假說/不斷更新解答 → [封存] 把可用資源移到其他專案
閱讀筆記強迫思考發生

卡片盒連結知識片段
卡片 | 卡片連結 |
|---|---|
「為行動而組織資訊」,就是根據此刻正全心投入的專案來組織資訊。 | 什麼是「為行動而組織資訊」?每一筆資訊存在的意義,都是為了完成任務(行動)。因此,在儲存資訊時,你要思考的是:任務會從哪裡啟動?專案管理流程:發散思考🤔 → [收斂想法💡] 定義問題與假說 → [認真執行] 測試假說/不斷更新解答 → [覆盤後封存] 寫下改善行動 |
每個行動/專案都要有目標與期限。 | 專案管理流程:發散思考🤔 → [收斂想法💡] 定義問題與假說 → [認真執行] 測試假說/不斷更新解答 → [覆盤後封存] 寫下改善行動專案啟動第一天就要開始撰寫「一日解答」,並且隨著進度更新而不斷修改。專案啟動:在紙本筆記寫下想法、搜尋第二大腦、連結/搬移到專案、設定時間表設定創作的目標和期限,例如「出版一本書」、「每年研發一個線上課程」、「每年收入要增加 10%」等。建立專案管理的SOP |
專案(Projects)是一次性的;領域(Areas)是持續性的。 | 建立「PARA」手冊。 |
私人領域(Areas)與公開資源(Resources)。 | 依據使用頻率來儲存資訊。你可以想像「專案管理」就是你的桌面,跟手上任務有關的資訊,要能隨手可得。「領域」與「資源」是抽屜,「封存」則是倉庫,找出這些資訊需要多花點時間。建立「PARA」手冊。 |
建立「PARA」手冊。 | 所有的外部資訊都可以存進你的 PARA 系統專案(Projects)是一次性的;領域(Areas)是持續性的。私人領域(Areas)與公開資源(Resources)。以資料夾名稱來區分類別,包括大小寫、特殊字元、s結尾。 |
以資料夾名稱來區分類別,包括大小寫、特殊字元、s結尾。 | 建立「PARA」手冊。 |
嚴禁複製!改用連結,可以避免檔案版本的管理問題。 | |
數位破產宣告:只要把所有資料一股腦封存到以[今日日期]命名的資料夾。 | 資料夾裡頭的檔案不要花時間整理,檔案的命名使用關鍵字,需要時用搜尋找檔案 |
封存專案時,把可用的資訊連結到適當位置(其他專案)。 | |
你每次拒絕一件沒那麼重要的事情,它所佔據的時間和力氣就會被釋放出來,讓給更重要的事情。 | |
與其自欺欺人地認為你會記住我在這裡所寫的一切,不如假設讀完本書的幾小時或幾天內,書的內容就會化為一段模糊的記憶。 | |
我的整理理念是盡可能少整理、盡可能晚整理,而且只在絕對必要時整理。 | 管理,不要整理。在工作流程中管理你的任務與檔案,而不是事後再花時間去整理它們。 |
微小行動改變你的人生
Cards
Redwise
Book Notes
簡短幾句紀錄當下感動
第四屆「建立閱讀系統的21天挑戰」我選擇《打造第二大腦實踐手冊》來挑戰,是我閱讀 Tiago Forte 的第二本書。
最近很想優化我的第二大腦,讓大量資訊可以透過連結產生質變,從這本書好像看到一點模糊的光。
留言
暱稱 | 內容 | 發佈時間 |
|---|
你可能也會喜歡
《筆記的魔力》:寫筆記來幫助思考

《筆記的魔力》:寫筆記來幫助思考
《知識複利筆記術》:在卡片盒培養個人觀點

《知識複利筆記術》:在卡片盒培養個人觀點
《高效知識筆記鍊金術》:思考用的康乃爾筆記法

《高效知識筆記鍊金術》:思考用的康乃爾筆記法
《打造第二大腦》:捕捉→歸檔→連結→表達

《打造第二大腦》:捕捉→歸檔→連結→表達
《直覺式塗鴉筆記》:使用放射型的塗鴉筆記

《直覺式塗鴉筆記》:使用放射型的塗鴉筆記
《卡片盒筆記》:用 Notion 做卡片盒筆記

《卡片盒筆記》:用 Notion 做卡片盒筆記
《Evernote 100個做筆記的好方法》:電腦玩物 Esor 教你,如何在數位筆記裡頭,建構你的第二大腦
《Evernote 100個做筆記的好方法》:電腦玩物 Esor 教你,如何在數位筆記裡頭,建構你的第二大腦
《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如何強迫思考發生?
《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如何強迫思考發生?
《子彈思考整理術》:跟子彈筆記的發明者 Ryder Carroll 學習,如何寫筆記讓失控的人生回到正軌?
《子彈思考整理術》:跟子彈筆記的發明者 Ryder Carroll 學習,如何寫筆記讓失控的人生回到正軌?
《防彈筆記法》:筆記架構至少要四層
《防彈筆記法》:筆記架構至少要四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