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時間
2025/03/10
閱讀筆記
一本書刪到只剩200字
贏者通吃的「超級平台」其實是假象,反而「小眾平台」更具優勢。
關於「數位平台」,我們常有以下誤解——數位平台展現強大的網路效應,最終必然造就贏者通吃的市場。事實上,數位平台跟傳統企業沒有不一樣,成功的關鍵在於找到並解決目標客群的痛點。當你可以培養出使用者的依賴心理(非你不可!),自然就會有越來越多使用者加入,數位化只是縮短達到”相對規模”的時間。
相對規模:指公司規模達到某個臨界點後,由於固定成本(廣告、研發、設施)能夠分攤,營運績效就會大幅提升。注意!你不需要”絕對規模”,也就是成為擁有最大市佔率的公司。
「小眾平台」看似違反直覺。在商業世界中,最常被問到的其中一題「這個產品的市場規模有多大?」但是,隨著市場規模越大,競爭對手就越多、實力也越強,你失敗的機率反而更高。因此,我們應該鎖定較小的市場,快速推出最小可行商品,根據使用者實際回饋持續改良,培養出忠實顧客群。一旦達到這個臨界點,你就能享受數位平台的優勢,並透過分攤固定成本來建立競爭優勢。
我們如何打造「小眾平台」?
- 鎖定具有迫切需求的小眾市場。
- 發展關鍵技術解決痛點/養成顧客依賴心理,吸引更多使用者。
- 以數位平台快速取得相對規模。
- 透過規模化分攤固定成本(廣告、研發、設施),取得競爭優勢。
- 越來越多使用者加入。
值得偷的知識片段
- 平台的核心價值:促成與強化連結。
- 平台有哪些假象:①是破壞性的商業模式;②數位優於傳統;③有強大的網路效應/飛輪效應;④贏者通吃的市場。
- 「國際化」其實是根據不同市場的特性,包括市場結構、消費者需求、及不同地區的巨大法規差異,打造不同的商業模式,所以或許更適合叫作「多地化」。
完整版閱讀筆記
書本資訊
The Platform Delusion: Who Wins and Who Loses in the Age of Tech Titans
作者:強納森.尼(Jonathan A. Knee)
譯者:林步昇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2/11/04
語言:繁體中文
資訊來源:博客來 歡迎光臨博客來
簡短幾句紀錄當下感動
《平台假象》不是一本容易讀的書,看我最後寫的閱讀筆記就可以略知一二。我認為是因為Jonathan 缺少最重要的那張分析邏輯圖,這很可惜,也導致他在分析科技巨擘與潛力領域時,我彷彿置身濃霧中,似乎看到了什麼,又不確定自己真的看到了…
我們下本書見
你的閱讀教練 Shirky